有部分家長不太了解一般保母的行情價~對於收費方面會有所疑慮~

所以大約在這裡簡述一下

目前新北市的保母行情價~

以新北市的日托來看~多半的價格已經到一萬八甚至更高(不包含副食費)




型態 計算方式 行情 備註
全日托(24小時) 以月計 2.3萬~2.6萬 (不含副食費)
日托(10~12小時) 以月計 1.6萬~2萬 (不含副食費)
半日托(3~6小時) 以月計 1萬~1.5萬 (不含副食費)
到宅(8~10小時) 以月計 2.6萬~3萬 一對一
住雇主家全天 以月計 3.6萬~4萬 含吃住
臨時托育 以小時計 150元~250元 (不含副食費)
單日臨托 以10小時計 假日1500元~1800元 (不含副食費)
全日臨托 以24小時計 假日2000元 (不含副食費)


備註:

1.若臨時要求增加托育時間30分鐘以上未滿一小時以一小時計算,
到宅保母及住宅保母請自行斟酌價錢。

2. 上述行情不包含副食品與三節獎金,年終獎金至少一個月
(不足一年請計算實際月份計算公式:每月托育費除以12個月乘以實際托育月份)

3.  通常4~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,可以開始食用奶粉以外的副食品,
一般奶粉由家長提供給保母,如今增加副食品 
家長如不自行提供就得補貼現金請保母準備,
 日托每月1000元,全日托每月2000元。

4. 育酬勞參考表僅提供家長及保母參考,非標準及固定收費,
    並請依照個人需求修改或更動其內容及約定。

保母的行情價~其實在這幾年~已經有所調漲~

北中南保母收費高低會不太相同

相對的相關單位要求保母的專業知識和環境越來越嚴格

而專業保母其實就跟一般的上班族是一樣的!

如果收入太低~或是沒有應有的福利~

那多數的保母寧願選擇去上班~而不會選擇在家當保母~

相對的專業保母會越來越少

市場上對保母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多~

到時的保母行情價只會更高


目前北部保母的行情價大約是如此~而有些保母會收費較為便宜~

但收托的幼兒人數可能就會較多~或是本身無證照或是無加入系統

而部分托嬰中心~我自己在托嬰中心做過保母老師所以比較了解~

一般收費可能比居家托育保母收費更高~而收托孩童數量會更多~

如遇幼兒感冒~互相傳染的機率更高~

這也是一般父母不願意把孩子送去托嬰中心的主要原因


所以家長一定要充分比較了解後再做決定喔!



 

Love 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由於乳牙具有咀嚼、發音、美觀及維持齒列整齊等多重功能,所以乳牙如果發生蛀牙應儘早處理,不要以為乳牙早晚會更換而置之不理。蛀牙程度輕者只需填補即可;如果蛀牙已侵犯牙髓則需要把壞死牙神經加以清除及消毒,以藥物充填並加裝金鋼牙冠恢復其咬合功能。

如何照顧孩子的牙齒

一、注重口腔衛生:
小孩子在長出第一顆牙齒以後,就應該開始清潔牙齒,由媽媽用溼紗布輕輕擦拭牙齒,到兩三歲左右,小孩子漸漸應學習刷牙的動作,並養成飯後睡前刷牙的習慣,同時媽媽應幫助小孩子使用牙線清潔牙縫。

二、營養均衡,減少甜食:
多吃含鈣、磷、氟、鎂等礦物質及蛋白質的食物和蔬菜水果,少吃甜食,不可以甜食當獎品哄小孩,餵乳時絕不要添加糖或蜂蜜,少吃糖果餅乾後一定要漱口刷牙,因糖果餅乾最容易引起蛀牙

Love 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嬰兒洗澡危險多 父母要寸步不離
▲3到4個月大的嬰兒脖子開始漸漸有力,家長可以單手扶住背部洗澡。(記者何宗翰攝)
▲6個月大的嬰兒也可讓孩子坐在浴缸內洗澡。
▲6個月大的嬰兒已經會抓著浴缸邊緣站立,家長可以從後面扶住洗澡。(記者何宗翰攝)

記者何宗翰/苗栗報導

苗栗縣一名6個月大的男嬰日前被媽媽套著嬰兒式游泳頸圈,放在家中浴缸內,準備洗澡。但是媽媽忘了拿浴巾,就把嬰兒獨自留在浴缸裡,回房間拿浴巾,約1分鐘後回來,卻驚見男嬰俯臥漂在浴缸水面,全身癱軟、嘴唇發黑,送醫急救,排除肺部積水後,幸無生命危險。

苗栗縣頭份鎮為恭醫院兒科主任陳遠浩表示,這名男嬰到院急救時已呈現失溫狀態,胸部X光發現肺葉有浸潤情形,急救後轉往兒童病房治療,所幸恢復情形良好,住院1週後已出院。

陳遠浩提醒,嬰兒的肌肉發育尚未完全,雖然坊間有很多嬰幼兒洗澡用的輔具設備,例如游泳頸圈、洗澡座椅等,但都不能保證安全;嬰幼兒對外界充滿好奇,行為無法預測且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,需要家長寸步不離的隨時看護、照料。

兒童病房護理長侯惠珍表示,雖然3到4個月大的嬰兒頸部開始漸漸有力,但是仍然無法完全支撐頭部的重量,洗澡的時候應讓嬰兒在浴缸或澡盆內採取坐姿,家長一手繞過孩子的腋下扶住背部,一手進行擦拭和沖洗,但水位不宜過高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,並且要注意不要讓嬰兒滑倒嗆水。

侯惠珍說,嬰幼兒所處的環境處處充滿危機,家中的魚缸、水桶甚至寵物的飲水碗碟,都可能導致嬰幼兒溺水,絕對不可讓嬰幼兒獨處,洗澡後浴缸的水要馬上清空,馬桶的蓋子也要蓋好,以免發生意外。

這名男嬰的母親心有餘悸地表示,幫寶寶洗澡時忘了準備浴巾,心想寶寶戴著游泳頸圈應該不會溺水,才會短暫離開,沒有想到差點發生憾事,事後很自責。

引用網頁: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feb/23/today-health2.htm

Love 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-1歲寶寶基本動作發展的輔助要領

  「翻身、坐、爬、站、走」是嬰兒期發展的五大動作,每個動作是否依適當的時機發展,對寶寶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。父母應該在寶寶各階段的動作發展上適時給予輔助,讓寶寶能在成長的過程中,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效。

  0~1歲的嬰兒時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變化最大的階段段,無論是食物的攝取(由液體變成固體)、語言的發展、腦部的成長...等等,「翻身、坐、爬、站、走」五大動作的發展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變化。

  多數的父母會對寶寶究竟幾個月時應該會翻身、會坐、會爬、會站、會走而詢問醫師,深怕自己的寶寶發展狀況出了問題。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表示,寶寶的各項動作發展因人而異,有些寶寶發育得快,有些寶寶發育得慢,她提供了「嬰兒粗動作發展評表」供家長參考,並提醒家長當寶寶各動作的發展進度落在顏色較深的部份,即表示該動作的發展是屬於後面的90%部份,就該注意囉!

 

從出生起注意骨骼狀況

 

  骨骼的發育也是粗動作發展中重要一環,台北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,通常嬰幼兒若有骨骼方面的問題,都可以在出生時就察覺出來,而且愈早發現治療的效果愈佳,嬰幼兒常見的骨骼問題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,父母可在寶寶約二~三個月左右,觀察寶寶腿部活動的狀況,如果發現寶寶兩腿的長度不一,且髖關節皮膚有明顯的紋路,最好帶寶寶至醫院檢查。此外,有時寶寶的關節會發出聲響,通常都無大礙,但為求安全起見,劉士嘉醫師建議當家長懷疑寶寶的骨骼發育有問題時,還是須由專業的醫師做診斷。

 

1.嬰兒翻身階段的7大重點


(一)發展時機:四~六個月左右。

 


(二)發展狀況:
  吳芬芬醫師表示,嬰兒在五~六個月左右有意義的翻身,由於此階段寶寶的身體各部份發展已臻成熟,會出現反射反應,其發展的歷程為俯姿翻為仰姿,再由仰姿翻為俯姿。

 


(三)所代表的意義:
  嬰兒身體各部位已漸漸發展成熟,包括神經、骨骼、肌肉...等,所有的環節配合良好,粗動作才能漸漸有所發展。而翻身動作良好,將有助於接下來一、二個月後坐姿的發展。

 


(四)關於骨骼的問題:
  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,有些家長會發現寶寶在翻身時,有一隻上臂會有內旋的情況,這種情形通常都是因為手臂兩側的神經尚未發育成熟所致,父母不必過度擔憂,但最好也能帶到醫院,由專業醫師做診斷。

 


(五)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:
  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建議,父母可在寶寶清醒時,用手將寶寶的頭握住慢慢的轉,由上往下帶動身體轉動。或者用雙手抓住寶寶的腳,慢轉至另一方向,由下往上帶動身體的翻轉。父母也可將寶寶抱起,讓他與自己身體保持一段距離,但不要貼著胸部,讓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臉,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支撐頭部的力量,鍛鍊頸肌,亦有幫助寶寶翻身的功用。

 


(六)建議輔助工具:小被單。

 


(七)安全環境的安排:
  由於此時寶寶大部份的時間是仰臥在床上,因此需要注意周遭是否有任何危險物品,以防寶寶隨意抓握弄傷他,甚至放入嘴巴中造成梗塞。床對剛學會翻身的寶寶而言,無疑是最危險的物品。從床上滾下、墜落都容易使寶寶的頭部受到嚴重的傷害,所以家長們切不可輕忽。建議父母可在寶寶的床邊安裝護欄,以避免寶寶在享受翻身樂的同時,而遭受意外。

 

2.嬰兒學坐階段7大重點


(一)發展時機:
  六~八個月左右。

 


(二)發展狀況:
  吳芬芬師說,寶寶到了六、七個月大時,  此從翻身到坐起是連貫動作的自然發展;通常寶寶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坐的姿勢,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,並以雙手在兩側   個半月的嬰兒時期,寶寶會開始學會獨立的坐姿,但是如果傾倒了,就無法自己恢復坐姿,一直要到八~九個月左右才能不須任何扶助,自己也能坐得好。

 


(三)所代表的意義:
  寶寶會坐得穩了,表示其骨骼發育、神經系統、肌肉協調能力...等發育漸漸趨於成熟。當然,此時寶寶的頸部發育也慢慢的穩定。

 


(四)關於骨骼的問題:
  在寶寶剛學會坐的時候,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寶寶坐的時間不宜太久,因為這個階段寶寶的脊椎骨尚未發育完全,如果長時間讓寶寶坐著,容易造成脊椎側彎,造成生長發育的損傷。劉士嘉醫師提醒父母,不要讓寶寶採取跪姿使兩腿形成「W」狀或將兩腿壓在屁股下,如此都容易影響將來腿部的發展,最好的姿勢應該是採用雙腿交叉向前盤坐的姿勢。此外,有些寶寶在坐著時背脊會有突出處有皮膚顏色異常的狀況,就須小心留意。

 


(五)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:
  一般來說在寶寶四個月左右,父母可用手支撐寶寶的背部、腰部,讓他維持短暫的坐姿。到了六、七個月開始學習坐穩時,父母可在寶寶的面前擺放一些玩具,引誘他去抓握玩具,漸漸練習放手之後也能坐穩。

 


(六)建議輔助工具:
  各類具有靠背的椅子,或鋪有軟墊的地板。

 


(七)安全環境的安排:
  當寶寶會坐時,切不可讓他單獨坐在床上,如果將寶寶置於床上,床面最好與其身體呈垂直的角度,以防有外力或寶寶動作過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險。此外,父母可將寶寶坐的空間用護欄圍起來,且可放置玩具讓寶寶有興趣坐起來。

 

3.嬰兒學爬階段


(一)發展時機:
  八~九個月左右

 


(二)發展狀況:
  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,為俯爬以及狗爬式。一般而言,寶寶在八個月左右時懂得自然的爬行。在學習爬行的初期,幾乎都是以同手同腳的移動方式進行,之後會   分緩慢。在九個月大時,身體才能慢慢離開地面,採兩手前後交替的方式,開始順利的往前爬行。

 


(三)所代表的意義:
  爬行是所有粗動作發展的基礎,讓孩子爬行幾個月的時間是有許多好處的。首 還會左右轉動,這樣的舉動對頸部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;另外幼兒爬行時用手腕支撐身體重量,能訓練手腕的力氣,對孩子未來拿湯匙吃飯、拿筆塗鴉都有所助益。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,更可訓練寶寶膝、臂動作的協調與四肢關節的靈活度。

 


(四)關於骨骼的問題:
  有些寶寶在爬行時出現用一腿爬行來帶動另一腿的方式,如此易讓父母誤以為寶寶另一腿發育不良,劉士嘉醫師指出,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嬰兒在剛開始學習爬行時,兩隻腳的力量並不平衡,經常一隻腳較不靈活,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,父母不須過度擔憂,然而如果這種狀況維持太久而沒有改進,就要懷疑寶寶可能罹患了肌肉神經或腦性麻痺等異常狀況。爬行最容易發生的是頭部的外傷,當寶寶撞到頭部時,不管當時有無出現不舒服的情形,父母都應仔細觀察寶寶,最好在寶寶睡覺時也能叫醒他2~3次,看看是否有異狀,如果孩子出現嚴重頭痛、嘔吐、昏睡、抽慉等症狀就要立即送醫,特別提醒父母在發生頭部傷害的三天內,都應細心觀察。

 


(五)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:
  建議父母應儘量把寶寶放在地板上,並利用色彩鮮豔、豐富的玩具或其他有趣的東西,誘導寶寶向前爬行、當寶寶努力爬到「終點」時,父母也別忘了須適時給予鼓勵。此外,為了讓寶寶爬得好,一定要將爬行的環境準備完善。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,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,父母可於地皮上鋪設塑膠軟墊或巧拼地板等輔助用品,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境。

 


(六)建議輔助工具:
  各式色彩鮮豔的玩具、圖片、軟墊、巧拼地板。

 


(七)安全環境的安排:
  當寶寶到了爬行的階段,容易碰到的危險地方或物品更多樣化了,吳芬芬醫師提醒父母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:

1.地板:

水泥、磨石子、磁磚等所鋪設的地板,對學習爬行的寶寶來說,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,而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。為避免發生危險,可在硬地板上面鋪設軟墊,不過注意要使用厚度較高的軟墊才能發揮功用,並且避免買有很多小花紋的軟墊,以防寶寶將小花紋摳起來吃。

2.桌角、櫃子角:

尖銳的桌角或者是櫃子角,對家有學爬的寶寶來說簡直就是個「危險地帶」,其改善的方式為:最好一律將所有的桌角或櫃子角套上護墊,就算嬰幼兒不慎撞到,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。

3.電插座:

寶寶在到處爬行的過程中,可能會爬到插座附近,如不小心留意將有觸電的危險,父母可使用電插座的防護蓋,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裝此一裝置,或是使用安全插座。

 

4.嬰兒學站階段7大重點


(一)發展時機:
  八~十個月左右

 


(二)發展狀況:
  吳芬芬醫師指出,一般嬰兒在八個月大左右可經由扶持而慢慢學習站立,九個月時能攀扶著傢具站起來,到了十個月大時就可獨立站立。

 


(三)所代表的意義:
  站是走的前驅期,嬰兒在學會了站及接下來走的動作之後,其活動力會比之前增加好幾倍。

 


(四)關於骨骼的問題:
  O型腿、X型腿、內八、外八、扁平足這些腿部問題常令父母十分憂心,但劉士嘉醫師表示,這些都是屬於生理性的情況,無關疾病問題,而是與個人差異有關,會自然而然隨著時間而漸漸獲得改善,與坐學步車或學習走路毫無關連。他更進一步指出,在扁平足方面,只要寶寶在墊腳時出現弓狀,父母就不須擔心。而在O型腿方面,通常99%都是屬於生理性情況,通常在寶寶一歲半~二歲半左右會漸修正,但如果過了三歲之後仍有此問題,就該考慮是否屬於病態。

 


(五)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:
  父母可將寶寶放在家中桌子前或是茶几前,最好選擇高度與寶寶高度較適當者,再將寶寶喜愛的玩具放置在桌面上,讓他站著玩玩具,藉此訓練他雙腿的耐力及穩定性。另外,仰臥起坐及蹬腿運動也非常適合此段的父母與寶寶一起進行。
◎仰臥起坐:讓寶寶仰躺,家長拉寶寶的雙手讓他坐起→站立→坐下→躺下,如此重複進行,可增強寶寶的肌力。
◎蹬腿運動:父母從寶寶腋下將其抱起,讓寶寶在父母身上彈跳,如此可促進寶寶腿部的伸展。

 


(六)建議輔助工具:
  各式玩具、高度與寶寶身高相當的桌子。

 


(七)安全環境的安排:
  針對會站的寶寶所需注意的安全環境設計如下:
1.桌子:切勿讓寶寶獨自站在蓋有垂落桌巾的桌腳旁,因為寶寶可能會去拉桌腳而扯下桌面上的東西,造成危險。建議家有學站時期的嬰兒,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鋪設垂落於桌腳的桌巾。
2.冰箱:會站的寶寶也可能會去開冰箱的門,寶寶隨意的去開啟冰箱可能會導致危險。父母可使用防止隨意開門的門氈,此外在冰箱上可加貼安全的裝置,以防止嬰兒隨意去開啟冰箱。
3.電扇:防止寶寶的手因一時好奇而將其伸入電扇中,父母在選擇電扇時,宜選擇有加裝安全防護的設計,當寶寶一碰觸時電扇就會停止,或者加套較細間隔的防護網。

 

5.嬰兒學走階段7大重點


(一)發展時機:
  十~十五個月左右

 


(二)發展狀況:
  寶寶走的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。
◎第一階段(十~十一個月):
  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,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後能穩定站立,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!
◎第二階段(十二個月左右):
  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,父母應注重寶寶站→蹲→站連貫動作的訓練,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,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。
◎第三階段(十二個月以上):
  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,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~三步,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感的訓練。
◎第四階段(十三個月左右):
  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,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,也要著重在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。
◎第五階段(十三~十五個月):
  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,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,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,使其朝正向發展。

 


(三)所代表的意義:
  當寶寶開始走路就代表著具備以下三項條件:
1.寶寶能自主性的握拳,並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。
2.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。
3.寶寶已經能靈活的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,並懂得運用四肢關節,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。

 


(四)關於骨骼的問題:
  有些寶寶在學習走路時會出現墊腳尖走路的行為,這到底是正常或異常呢?劉士嘉醫師表示,父母可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,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,有時恢復正常狀態,則毋需擔憂。一般來說,寶寶大約在三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,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。很多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最容易發生的意外就是扭傷,再加上這時候的寶寶通常不能表達的非常清楚,父母就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來得知。劉士嘉醫師表示,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,或者躺在床上踢一踢,看寶寶是否能踢得好,除此之外,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,看看寶寶是否會感到疼痛。

 


(五)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:
◎第一階段: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,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學習行走。
◎第二階段:訓練寶寶學習蹲→站的方式為,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,讓寶寶自己撿起來。
◎第三階段: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,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。
◎第四階段:讓寶寶練習爬樓梯,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,讓寶寶一上一下、一下一上的練習。
◎第五階段: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、一邊低的斜坡,但傾斜度不要太大,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,或由低處走向高處,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,以防止寶寶跌下來。
 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。

 


(六)建議輔助工具:
  學步車、樓梯、木板、小椅子。
  『備註』:寶寶在使用學步車時,必須注意以下幾點要領:

1.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後,能夠支撐頸部並平穩坐立時再使用。
2.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,不宜過高或過低。
3.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,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。
4.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範圍內。

 


(七)安全環境的安排:
  學走路的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,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,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。除了居家環境的安全外,父母也可幫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,以防止寶寶跌倒。

1.陽台:

寶寶一旦學會行走,「到處亂走」是必然的情形,此時父母就必須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台上。沒有圍欄或欄杆在85公分以下,欄杆間隔過大(超過10公分以上),或者陽台上擺小凳子....等容易使寶寶誤爬上,而導致危險。

2.傢俱:

傢俱的擺設應儘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,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,並且須留意所有傢俱中具有尖銳的,角以防寶寶去碰撞。

3.門、窗:

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,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;至於窗戶方面,最怕寶寶走窗邊玩窗簾繩,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

 

把握最佳的輔助時機
  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,關係著生理健康及日後的認知發展,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,不但會影響日後的學習,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,所以父母應該時時注意寶寶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情形。

  另外,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,如果能在最佳的時機給予適當輔助,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。

引用網頁: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child_care/ks_sd/newmother/dir239.htm

Love 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替新生兒洗澡 超Easy



採訪撰文/吳慧敏;諮詢/社團法人台北市保母協會常務監事陳雪宮




洗澡問題面面觀





寶寶洗澡的最佳時間
台北市保母協會常務監事陳雪宮表示,由於新生寶寶的皮膚相當細嫩與柔軟,一般來說,除非有吐奶或有解便、尿濕的狀況發生,否則一天清潔一次即可。若是新生寶寶的新陳代謝較為旺盛,常常發生溢奶、嘔吐,而使身上容易弄得髒兮兮時,建議一天的洗澡次數可以略為增加。

那寶寶是否有最佳的洗澡時間呢?對此,陳雪宮指出,建議當日均溫的最高溫度時,可以幫寶寶洗澡沐浴,例如選在中午時刻幫新生寶寶洗澡;夏天時因為天氣較為炎熱,可以選在下午四點前幫寶寶沐浴完畢即可。盡量在喝奶前洗澡,或是在餵完奶後一小時再幫寶寶洗澡,以防止溢奶。


室溫控制在25度以上為最佳

許多家長會擔心寶寶在洗澡時著涼,陳雪宮表示室溫約在25度以上時,被認為是替寶寶洗澡的最佳室內溫度。而當寒流來襲的冬天,可以選用電暖器做為提高室溫的一種輔助。此外,陳雪宮提供另外一個小方法,當大人洗澡完畢,趁浴室上留有熱蒸氣時,來幫寶寶洗澡,如此一來,寶寶便不會因為浴室的溫度太低而著涼。另外,由於晚上溫度較低,所以新生兒洗澡的時間,千萬不要等到晚上,以免不小心讓孩子受涼了!


解完便就要洗一次澡?

剛出生的新生寶寶因為解便的次數較為頻繁,有家長會問是否在每次換完尿布後便要為寶寶洗一次澡?陳雪宮表示,以初生寶寶的皮膚狀況來說,他的薄度只有約大人的二分之一,因此過度的洗澡可是會對寶寶細嫩的皮膚造成影響喔!因此不建議每次解便完就為寶寶洗一次澡,可以用擦拭的方式即可。重點是,讓寶寶的身體保持乾淨,勿過度清潔而造成他的皮膚受傷!


洗澡前置作業2步驟

其實許多新手爸媽在為寶寶洗澡時,發生手忙腳亂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前置作業沒有準備妥當喔。因此,如果當你將洗澡前的步驟一一準備好,或許可以達到簡單有效率地為寶寶洗澡。你知道為寶寶洗澡前要準備什麼物品,與該掌握什麼要點,以下是陳雪宮提供讀者的幾點重要步驟。


步驟一:洗澡用品大集合

1浴盆:新生寶寶不適合以淋浴的方式來替他洗澡,因此準備好適合寶寶用的浴盆,不只可以讓他再次感受在母體內受羊水包圍的感覺,水量也適當覆蓋到寶寶的肚臍上,可以保暖他的身軀。若是家長擔心寶寶會有滑落的狀況,建議選購沐浴躺椅放在澡盆裡面來支撐小寶貝的身體。

2清潔用品:建議使用寶寶專用天然沐浴精、嬰幼兒香皂。若是有皮膚粗糙或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,可以利用母奶製成的手工皂做為清潔用品。需要注意的小提醒是,成人用的沐浴產品不適合用在小寶貝的身上喔,這將會讓他的皮膚受到刺激的感覺。目前來說,市面上一般販售的嬰幼兒沐浴產品多為不含皂的設計。

3紗布巾:建議準備兩條至三條,用途分別為,清潔口腔、臉部與身體。

4溫開水:可用來清潔寶寶的口腔。

5大浴巾:當寶寶洗完澡後立即幫他擦拭身體與擦乾身體用。

6棉花棒:用於澡後的鼻腔與耳朵內的清潔。

7小寶貝的衣物、包巾:先行準備好,待洗澡完畢後可馬上為他穿上,免著涼。


步驟二:洗澡前的小動作

1洗澡水:先放冷水再放熱水,水量約澡盆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間,水溫控制在38至40度左右。在寒冷的冬天裡可以再將水的溫度調高至40度至42度左右,建議溫度也不適宜過高,避免小寶寶燙傷。

2建議先在床上將寶寶的衣物褪去,用卸下後的衣服裹住寶寶做保暖的動作,免受寒。


洗香香 沐浴6部曲

為寶寶洗澡的重頭戲即將登場,陳雪宮表示掌握重要步驟,從最乾淨的之處洗到最髒地方,在從頭洗到身體的部分,就可以讓寶寶洗香香囉。以下要點,帶您來認識!

1口腔:此時利用準備好的溫開水清潔口腔,取一條乾淨紗布巾,浸濕開水後清潔寶寶的牙齦及舌頭,舌頭的地方輕輕的刮取兩三下以避免長舌苔。

2臉部:以橄欖式的抱法,先行清潔寶寶的臉部。橄欖式的抱法為,左手手掌托住寶寶的頭頸部,手臂夾住寶寶的腰臀部,固定不讓寶寶滑落。接著使用紗布巾的兩個角落來清潔寶寶的眼睛,目的防止眼睛受到交叉感染。之後再用紗布巾的其他角落清洗寶寶臉部的其他部位,包括額頭、鼻子的外圍、嘴巴與外耳。

3頭髮:此時寶寶的囟門尚未發育完全,洗頭的時候要避免用指甲清洗寶寶的頭部,洗頭時也要避免水流入寶寶的眼睛和耳朵。洗頭髮時,建議家長可以利用大拇指與中指來摀住寶寶的耳朵,避免水流入耳內,造成感染。接著使用紗布巾或手輕輕將寶寶的頭髮沾濕後,以指腹輕柔按摩寶寶的頭髮與頭皮,再來用紗布巾沾水後將泡沫等清潔劑沖洗完畢,切記不可以貿然將寶寶的頭往水中做沖洗的動作。

4身體:上述清潔完畢後,這時便可以將覆蓋在寶寶身上的保暖衣服卸下,若是寶寶出現擁抱反射(看到寶寶雙手揮舞亂動時可以就是擁抱反射),可以用脫下來的衣物或紗布巾蓋在他身上,讓他的身上有些許重量,產生安全的感覺,不會產生無助感。

輕輕的將水拍拍寶寶的胸腹及背部,讓他漸漸適應水溫,切記不要讓他瞬間進入水中,而受到驚嚇。以慣用的一手抓住寶寶的臂腋,一手托助他的臀部,輕輕放入水中。

開始時先從寶寶的頸部開始清洗,特別要注意寶寶常因為溢奶讓頸部藏有許多奶垢;再則清洗腋下、手臂、手指,最後慢慢洗到身體各部位。腹股溝的部分特別注意清洗,常因為寶寶的大便或是尿尿而需要特別清洗乾淨,最後洗到腳的部位。

5生殖器官:男寶寶要將他的陰囊翻開來清洗,左右兩邊以及下面的部分都需要清潔,陰莖的部分需要推開來清潔。女寶寶的大陰唇小陰唇,也要輕輕地撥開來來清洗。洗的時候切記不要用清潔用品,以免過於刺激。

6背部:家長將左右兩手的虎口抓住寶寶的臂腋處,做一個交替式的動作將寶寶翻身,記得家長要托住寶寶的下巴,防止他因為接觸到水面而有嗆水的意外發生。清洗寶寶的屁股時,記住肛門的部位要由前向後清潔(尿道為前,肛門為後)兩至三次,避免感染。


洗澡時間要注意

一般洗澡的時間建議在十分鐘內,一方面防止水溫下降,此時寶寶的中樞神經尚未發展完整,不會因為水溫下降而遭受到風寒。


澡後4步驟 更舒爽

1擦拭身體:最後,沐浴完畢的寶寶已經有個香香的身體囉,此時將寶寶放到大浴巾上將身上的水分擦乾,但要記住不要用搓揉的方式過分摩擦寶寶的身體,建議用按壓的方式慢慢他身上的水分帶走。此時要特別注意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有皺褶的部分要特別擦乾,防止水分的殘留,而讓寶寶的皮膚長疹子喔。

2塗抹乳液:這個步驟可以視寶寶的情況給予,若有家長習慣使用爽身粉,陳雪宮特別提醒,採用化妝用的粉撲輕輕按壓到寶寶身上,防止粉塵散入到空氣中,而導致寶寶吸入引發呼吸道等疾病,因此較為建議使用嬰兒乳液以滋潤寶寶身體。此外,若有尿布疹可擦少許凡士林、雪花膏。之後做套上尿布的動作。

3穿衣服:將大浴巾覆蓋在寶寶身上,接著將寶寶抱到已經展開的衣服上面。穿衣服時,以衣服去遷就小寶寶的姿勢,不宜硬拉他的手腳來套進衣服。為寶寶穿袖子時,先以一隻手穿過袖口後拉住寶寶的小手,再以另一隻手將袖子往裡拉,輕輕將衣服拉上。

4棉花棒登場:穿完衣服後,拿取棉花棒,接著輕輕壓住寶寶的額頭,避免他亂動,小心清潔耳朵與鼻子,帶走髒汙與水分。


嗆到水怎麼辦

若是寶寶不小心嗆到水,該怎麼辦?台北市保母協會陳雪宮提醒,家長可馬上將寶寶採取頭低腳高的方式,輕輕地拍打寶寶背部,直到嗆到的水留出。若是寶寶仍繼續哭鬧不休,安撫後也無效並有異狀,建議馬上送醫。日後2-3天也要觀察寶寶的便便,了解是否有腹瀉的現象,必要時做送醫的處置。


最後,在為寶寶洗澡的時光中,不僅可以促進他的皮膚排泄、血液循環,家長也可以趁此時好好觀察寶寶的全身狀況,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親子時光呢!




攝影/皮可米寶寶寫真(02-29234000)


陳雪宮
現職:社團法人台北市保母協會常務監事




【更多內容請見2011年4月號媽咪寶貝雜誌】




引用文章:http://www.dgnet.com.tw/articleview.php?article_id=11901&issue_id=2332

Love Ba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